凌成興談十堰煙草扶貧工作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一包養心得發展門戶

requestId:68ab421fc4fa74.40259619.

智力扶貧圓夢想

20年前,在湖北省十堰市鄖縣大柳鄉楊家村,一位名叫楊志的小學四年級女孩,因為貧窮的家里拿不出100元學雜費,只好淚別校門。后來,是來自國家煙草專賣局的資助,圓了她的讀書夢。

如今,20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女孩早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

“是煙草人資助我完成了學業,改變了我的命運。當時我就想,一定要學有所成,回到大山、回到故鄉,為大山的改變和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接受記者采訪時,楊志這樣說道。

在十堰大山深處,像楊志一樣曾因為貧窮上不起學的孩子有很多,像她一樣因為得到了煙草行業的資助圓夢的孩子也有很多。

山區貧困的根源在哪里?脫貧致富的原點在哪里?加快實現小康社會的原動力在哪里?這些是扶貧工作繞不開的課題。

“扶貧先扶智”、“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發展”、“發展教育是減貧脫貧的根本之舉”,本著這樣的理念,國家局在對口扶貧十堰地區的過程中,將扶持當地教育事業發展擺在了重要位置。

從1992年對口扶貧十堰地區以來,國家局通過建立“失學救助兒童專款”、實施“金葉希望工程”、組建“金葉·新長城自強班”等,援建和改造校舍32所,向63所中小學校捐建“金葉育才圖書室”,并資助解決了兩萬余名學生入學難、讀書難的難題。

9月24日,在竹山縣第一中學,記者見到了來自“金葉·新長城自強班”的王濤。他身材瘦削,眼神堅定,目標是考取清華大學。

王濤目前讀高二,來自樓臺鄉樓臺村,一家四口,生活拮據。父親在外打工多年攢下的微薄積蓄,在王濤的姐姐上大學時花得一干二凈。2013年夏天,當王濤以全校第一的成績收到竹山一中的錄取通知時,那種復雜的心情,也許只有他自己才能體味。

值得慶幸的是,這一年,國家局教育扶貧重點項目“金葉·新長城自強班”開始了在竹山的首批援助計劃。包括王濤在內的50名貧困學生成為這個特殊班級的學生。高中三年持續不間斷,每人每年2000元的資助,讓他們在完成學業的道路上少包養了負擔、多了激勵。

“謝謝煙草局的叔叔阿姨,我們一定努力學習,將來學有所成,也像叔叔阿姨一樣,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山里孩子的話樸實而單純。他們的感謝更多地體現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包養故事,王濤和他的同學們一直以優秀的學習成績,回應著煙草行業對他們的幫助。

“如果山區孩子因為貧窮而得不到良好的教包養網ppt育,甚至失學,那么,他們的成長道路無疑是暗淡的。也許將來的某一天,他們又會重新扛起父輩的‘窮麻袋’,延續為溫飽而勞碌奔波的生活。”國家局扶貧掛職干部、竹山縣副縣長陳陽深有感觸地說道。

有了煙草行業的幫助,山里孩子們的夢想不再遙不可及,也讓那些走出大山又重新歸來的學子生出了新的感情。

鄒靜是竹溪縣第二中學的美術老師,2012年從武漢美術學院畢業后,她立志支持家鄉教育,選擇回母校任教。工作兩年來,有一件事讓她印象深刻,那就是為國煙扶貧工程設計標志。

“四片葉子組成一座山,周圍以水環繞。金葉子代表國煙,綠葉子代表竹溪,水則代表了煙草行業和竹溪生生包養軟體不息的情感紐帶。”鄒靜介紹說。

竹溪二中校園基礎設施陳舊、落后,學生食堂沒有用餐設施。學生們吃飯,都擠在食堂外一塊露天水泥地上。鄒靜上學時也在那吃飯,下雨挨過淋,冬天挨過凍。2013年,國家局在支持竹溪二中建設綜合樓項目的同時,還專門幫助學校修建了新的食堂,大大改善了1800余名師包養網生就餐環境。

現在,這款標志已經被國家局扶貧掛職干部、竹溪縣副縣長陳勇應用到了煙草行業在竹溪援建的所有項目中包養意思去。

扶智,煙草行業扶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貧困群眾。

對貧困群眾而言,之所以貧困,素質不高、技術缺乏是一個重要原因。以提高十堰山區群眾素質為突破口,積包養管道極傳播知識與信包養網息,不斷加大教育和培訓,煙草人下功夫幫助貧困群眾“拔窮根”。

竹溪縣泉溪鎮塘坪村煙農魏祖華是村里的種煙大戶、致富能手,也是有名的“培訓積極分子”。從大田移栽、田間管理到采收烘烤,只要是煙草部門舉辦的煙葉種植技術培訓,他都會參加。

“這種煙的學問,大得很,光靠自己摸索的經驗不行,還得多包養網聽聽人家煙草專家的講解。這聽了可不白聽,用到種煙上,能多掙不少錢呢!”問起熱衷參加培訓的原因,魏祖華笑著跟記者說。

魏祖華為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以前到了煙葉成熟采收期,雖然覺得該采的都采回來了,但其實自己對不同部位的成熟特征并不了解。今年7月,當地煙草部門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州煙草研究所王傳義教授在這里辦了一個煙葉采收烘烤培訓班,魏祖華通過聽課,才真正了解掌握了不同部位煙葉的最佳采摘時期和烘烤技術要領。他說:“今年煙葉烘烤質量明顯好于往年,我看收入肯定也錯不了!”

近年來,煙草行業積極開展技能幫扶,開展了諸如煙葉、蔬菜、畜牧、茶葉等產業技術培訓班,還組織專門技術人員上門提供技術指導與包養網培訓,讓農民在家門口學會實用技術,為山區培訓科技明白人兩萬余名,不少農民已經成為當地技術能手和致富明星。包養網

智力扶貧,托起了夢想。追逐夢想,十堰山區人民正奔向更美好的明天。(江一舟 來源:東方煙草報)

秦巴山村換新貌

今年33歲的包養管道范坤有了新房,他自己都沒想到能這么快。

范坤,家包養情婦住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樓臺鄉擋魚村。為了賺錢養家,他常年在福建省石獅市一家燈飾廠打工,很少回來,只有到了春節,才能跟家人團包養金額聚。

可是今年9月24日,范坤卻一反常態,請假回到了村里。“老婆說房子差不多蓋好了,喊我回來裝修呢。”記者在擋魚村采訪時碰到了剛剛回家的范坤,他笑著跟記者介紹回家的原因。

范坤在外打工,老婆在家種地,農閑時也打點零工,家里雖說并不富裕,但也衣食無憂。最讓他揪心的,就是房子。

“家里的老房子建在山坡上,是用黃土和稻草壘起來的,已經六七十年了,住過了幾輩人。也想過再蓋一棟新房,但是原地翻建,不合算;在村中心建,又沒地方。”范坤說道。

針對擋魚村很多住在山上的村民房屋老舊、分布較遠、交通不便、用水困難的現狀,今年3月,煙草部門積極支持并參與了樓臺鄉開展的擋魚村“遷移扶貧、集中安置”新農村建設項目。

要集中建房,首先要盤活村里有限的宅基地資源。為此,當地積極動員村中心有改造房屋意愿的村民將宅基地拿出來,規劃建設多層樓房,通過村民上樓、集中安置,解決村民的住房問題。

除了引導、協調,還有資金扶持。“有了政府和煙草的補貼,我只出了八萬元,就買了個三室兩廳。”范坤站在新房門口說,“我家老屋就在對面山上,老婆在對面看著新房子每天都在‘女大生包養俱樂部長’,沒事就跟包養我念叨。新房裝修好后,我們年底就搬進來!”

馬頭墻、羊角翹、坡屋頂、白粉墻,如今一座座樓房拔地而起,擋魚村貧困村民的住房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看到山區農村舊貌換了新顏,看到村民臉上發自內心的笑容,我的干勁也更足了。”國家煙草專賣局扶貧掛職干部、竹山縣副縣長陳陽說。

一直以來包養,助力扶貧開發,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是煙草扶貧工作的努力方向。

2013年,國家局要求煙草扶包養貧工作在繼續做好改善民生工作的基礎上,努力推動十堰山區的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同時,專門給竹山、竹溪兩縣各撥付了600萬元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

煥然一新的,不只是村民的住包養房,還有大家伙的精氣神。包養

嚴友玲是十堰市竹溪縣水坪鎮東溝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今年43歲,為人樸實。幾十年來,她很少請別人來家里做客。

可是8月28日那天,她家卻被來做客的鄉親們擠得水泄不通,有人還買了煙花、鞭包養條件炮,在嚴友玲家門前燃放起來。

原來,這包養網一天嚴友玲搬進新家,鄉親們來賀喬遷之喜。

時隔一個月,記者也來到了嚴友玲的新家。距離村委會十米遠的包養網路口,矗立著一排嶄新的二層小樓,嚴友玲的家是路口第一戶。

進到嚴友玲的家里,一層包養網是客廳、餐廳、廚房和兩間臥室;二層是三間臥室。客廳里,墻上掛著平板電視,房頂裝有漂亮的吊燈;廚房里,剛買的冰箱格外醒目,電熱水壺正在嘟嘟地燒著熱水。

“現在跟以前住的比包養網,可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以前的房子是土坯房,年紀跟我差不多大,地上總是潮乎乎的,屋頂也不知道修了多少回,早已成了危房。”嚴友玲一邊忙著沏茶,一邊對記者說,“房子差,短期包養人的底氣也不足;想改變,卻沒那包養么多本錢。現在什么都好多了!”

過去怕別人來家里,而現在嚴友玲時常請親戚朋友到家里聊天做客。

變化源于水坪鎮在東溝村開展的新農村建設示范項目。“2013年,我們按照建設生態宜居、生態產業、生態旅游的新農村建設思路,啟動了這一建設項目。”水坪鎮黨委書記明昌艷告訴記者,“項目得到了煙草行業的大力扶持,為我們投資了100萬元。”

“這100萬元,主要幫助東溝村修建水泥路、改造房屋、建設文化廣場。”國家局扶貧掛職干部、竹溪縣副縣長陳勇介紹說。

“正是因為這批確定到位的資金,我們才更快地爭取到了各方面政策和資金配套,才能夠推動項目順利實施。”接過陳勇的話,明昌艷補充說。

“新房拔地而起,老屋改造得堅固漂亮,出入有水泥路,喝水有自來水,還通了寬帶,大家臉上笑容更多了……”東溝村黨支部書記周益明感慨地說,他當了32年村干部,沒想到村子在這一兩年能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在我們眼里,我們這就是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就是我們的‘中國夢’。”

新農村建設提升的不僅包養甜心網是村民的生活條件、精神面貌,還有生產條件。

以東溝村為例。在煙草行業的幫扶下,東溝村引入了一個個生態產業:200畝苗木基地、300畝花椒基地、1000畝核桃基地……

這些生態產業的落地給東溝村村民帶來了許多實包養網實在在的好處:苗木的種植美化了環境,土地流轉帶來了地租收入,產業發展給富余勞動力找到了謀生出路,在家門口打工賺錢成包養女人為了現實。

“東溝村離竹山縣城幾公里路,有山有水,等村里條件再好些,我們可以搞農家樂,搞生態旅游,讓城里人休閑多個去處、村民增收多條門路。”周益明對東溝村的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

在煙草行業積極支持、推動十堰山區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的過包養網評價程中,目前受益的不單是擋魚村和東溝村,以后也將會有更多。(岳伍東 來源:東方煙草報)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